技术分享
母猪产后不食的病因及综合防治的措施!!!
来源: | 作者:meidate369 | 发布时间: 2019-09-09 | 39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母猪产后不食症(简称不食症)是母猪哺乳期常见的普通病之一,是指母猪自产出仔猪之日起到哺乳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以食欲不振甚至废绝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理现象。中医上又称为产后厌食。规模化种猪场比较多见。

一、病因

1、饲养失调。

产前(尤其是产前1周内)的过度饲喂,可导致母猪血糖含量升高,反射性地抑制采食和消化机能;而产后,特别是产后最初3~5d饲料供给量太多,加重胃肠负担,另外母猪产后吞食胎衣、死胎等,可引起或加重母猪的消化不良,从而出现不食症。

 

2、营养不良。

妊娠期间饲料单一,营养水平过低,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或不足,特别是钙、硒、维生素B族、维生素E缺乏等,造成肌体营养不良,常导致母猪消化吸收机能紊乱而不食。

 

3、低血糖、缺钙。

由于母猪产后大量泌乳,产仔数量多,血液中葡萄糖、钙的浓度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分泌机能紊乱,泌乳减少,仔猪吃奶不足而骚动不安,干扰母猪正常休息,导致母猪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出现不食症。

 

4、环境恶劣、疾病应激。

 

产房温度过高,湿度太大或通风不良,舍内空气污浊或母猪受到惊恐、免疫、追捕、驱赶、噪音等的应激。另外某此疫病,如寄生虫病、传染病、便秘、内分泌失调等在生产应激的诱导下病情加重,使消化机能紊乱,即表现出不食。产程过长,特别是难产时助产不力、不当等均可继发不食症。

5、供水不足或水质差。

绝对缺水引起不食症主要见于养猪水平不高而无自动供水装置的猪场。在规模化的现代猪场中往往是饲养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如饮水系统被阻塞,或长期未清洗或久置未用供水系统而导致水中含有青苔、铁锈等异物,导致相对性缺水性不食症的发生。

 

6、产后感染发热、体质虚弱。

母猪分娩时气温过高,环境污浊,产后护理不当,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生产母猪,引起消化吸收机能紊乱而不食。而体质虚弱一般发生在六七岁或以上的老龄母猪。年老体衰,分娩无力,导致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多,影响胃肠及全身器官功能,造成产后虚弱,食欲减少。

 

二、防治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做到科学饲养。

 

2、适当调整妊娠母猪的饲料营养。

对妊娠母猪应注意日粮的科学搭配,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钙、 等营养素的满足。产前做适量运动并接受阳光照射。在妊娠后期增喂青绿多汁饲料,注意蛋白质饲料的补充,以增强母猪的体质。另外在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应保持一定量的粗饲料,以防母猪产后便秘。

 

3、加强产仔母猪的环境控制,减少应激因素。

包括夏季要防暑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保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环境消毒,保证通风正常,避免噪音污染。定期清洗水池(水塔)、供水系统,经常检查饮水系统的通畅情况,尤其是要注意清理久置未用的供水装置,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做好饲料采购、贮存工作,严防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新闻资讯
产品推荐